前言

近年来,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据统计每10万人中,就有5-10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其中还不包括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仅血小板病友之家目前注册的病友人数就已近10万。


经常看到网上各种关于血小板告急的新闻,血小板减少症不仅常见于血液科相关疾病,如白血病、MDS、再障、WAS等,另外肿瘤放化疗、结缔组织病、重症医学、肝病、感染性疾病等也都会并发血小板减少。由于社会公众对血小板认知的缺乏,而血小板临床输注量的不断增多血小板来源十分紧张,临床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及患者的健康。


因此,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联合了国内权威专家、学者、医院、基金会以及各病友组织,联合倡导将每年的3月20日设立为“中国血小板日”,通过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关爱血小板相关疾病患者,积极推动血小板采集、合理输注及科学应对输注相关风险等问题,同时呼吁大家关注血小板疾病,关爱、救治血小板疾病


生生不息的血小板


中国血小板日|关注血小板,止血小卫士


血小板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是血液中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9/L,也是我们常说的10万-30万。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量。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 



小小体积,大大功能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修复破损的血管。它和血液中的其他凝血物质——钙离子和凝血酶等,在破损的血管壁上聚集成团,形成血栓,堵塞破损的伤口和血管,血小板还能释放肾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缩,促进止血。


血小板还有保护血管内皮、参 与内皮修复、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血液中的血小板数低于10万/μ1(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万/μL(50×10^9/L)则有出血危险。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中国血小板日|关注血小板,止血小卫士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也是临床所见血小板计数减少引起最常见出血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失去免疫耐受,导致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限,引起的血小板计数减少。


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不同程度的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症状。主要诊断依据是:临床出血征象、血小板计数减少、脾脏无肿大、骨髓巨核细胞具有质与量的改变及抗血小板抗体检查。因此,当血象或皮肤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捐献血小板对身体有何影响?

正常健康成年人捐献血小板对人体没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健康成年人捐献一次血小板,体内血小板的数量减少三万左右的水平,对于健康成年人,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可以快速补充外周血中减少的血小板。血小板生命周期短,但在人体内储备充足,健康人体内捐出的血小板在48-72小时内可以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因此献血者可以每间隔14天捐献一次血小板,全年不超过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