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结核病仍是全世界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每天,共有4100多人死于结核病,近3万人罹患这种可预防和可治愈的疾病。
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3月24日是德国医生兼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博士在1882年宣布发现结核病致病菌的日子,这一发现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道路。
设立“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结核病在健康、社会和经济方面带来的破坏性后果的认识,并加紧努力,在全球终止结核病流行。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该主题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终结结核病的流行,捍卫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俗称“肺痨”,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除指甲、毛发外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的表现有哪些?
结核病是青年人容易发生的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潜伏期4~8周。其中80%发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颈淋巴、脑膜、腹膜、肠、皮肤、骨骼)也可继发感染。除少数发病急促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
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阶段时,多在午后体温升高,一般为37~38℃之间,常有低热、乏力、消瘦、夜间盗汗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停经。
肺部结核
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
胃部结核
临床表现很不一致,有些无症状或很轻微,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患者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腹痛与进食无关。幽门梗阻所表现的呕吐多以下午、晚间为重,呕吐物为所进之食物,不含胆汁,潜血可为阴性,呕吐后腹胀减轻。除胃症状外还可伴全身结核症状,如乏力、体重减轻、下午发烧、夜间盗汗等。体格检查上腹有时可触及不规则的包块,有幽门梗阻时,在上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及震水音。
肝结核
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多在午后,有时伴畏寒和夜间盗汗;有低热者也有弛张型者,高热可达39~41℃。身患结核病者可长期反复发热。
肠结核
临床表现在早期多不明显,多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如与肠外结核并存,其临床表现可被遮盖而被忽略。因此,活动性肠外结核病例如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发现肺结核也不用紧张,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
结核病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结核病传染的主要方式,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菌飞沫(医学上称微滴核)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
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什么?
01 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02 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03 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04 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当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05 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如何预防和控制结核病?
01 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和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并将其与其他人群分开
02 阻断传播途径,对痰液等进行消毒处理等。
03 保护易感人群,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与传染性患者接触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等。
04 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等习惯,如经常开窗通风、不随地吐痰、保持环境卫生和锻炼身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