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创伤中心对严重复合伤患者的快速反应与多学科协同救治能力,检验创伤救治流程的科学性与高效性,7 月 2 日下午,我院创伤中心以 "行人与小轿车相撞致严重复合伤" 为模拟场景,开展了一场全程 60 分钟的实战化救治演练。演练覆盖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室、手术室及术后监护全流程,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妇科等多学科团队(MDT)高效联动,圆满完成既定演练目标。


第一阶段:院前急救争分夺秒
精准预警为生命提速
下午 4 时,模拟 "白云区金沙洲环洲三路横沙地铁口" 发生行人与小轿车相撞事故,一名 40 岁左右女性伤者伤情危重。120 急救团队抵达现场后,立即启动现场安全评估与初步伤情判断:患者意识模糊、呼吸困难,血压低至 90/40mmHg,心率 120 次 / 分,存在会阴部及右小腿活动性出血,结合受伤机制初步判断为严重复合伤。
急救团队迅速展开规范处置:
立即行颈椎固定(颈托 + 脊柱板),清理口腔异物后用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SpO₂<90%),保障气道通畅;
对连枷胸区域加压包扎固定,右下肢开放性骨折处加压止血,同步用骨盆带固定骨盆;
120 医师通过创伤中心专用微信群发送预警信息,详细说明伤情及预计到达时间,启动创伤 MDT 团队 Ⅰ 级响应,要求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妇科等专科医师 10 分钟内抵达急诊科待命。




10 分钟后,患者被安全转运至我院急诊抢救室。

第二阶段:院内抢救室多学科协同
精准评估定方案
患者抵达后,创伤组长(急诊科高年资医师)立即主导创伤复苏单元初级评估,严格遵循 ABCDE 原则展开救治:
气道与呼吸管理:评估患者 GCS≤8 分且呼吸困难,立即行气管插管 + 呼吸机辅助通气(目标 PaCO₂ 35-40mmHg);右侧胸部叩诊及超声 FAST 检查提示气胸,予高流量氧疗及右侧胸腔穿刺减压。
循环支持:床旁 FAST 超声发现腹腔游离液体(疑似脾破裂),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输注平衡盐溶液并同步进行血型交叉配血,启动大量输血预案(MTP),提前备红细胞 3U、血浆 400ml、血小板 1 治疗量。
神经与暴露评估:发现患者瞳孔不等大(右侧 4mm→6mm,提示脑疝);脱去衣物保暖时发现阴道活动性出血,妇科会诊提示宫颈撕裂,床旁超声排除宫内妊娠。



次级评估中,全身 CT 检查与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颅脑损伤、胸部多处肋骨骨折、骨盆骨折、脾破裂、右下肢开放性骨折,且存在凝血功能异常(DIC 早期)。多学科团队紧急决策:优先处理脑疝(甘露醇 + 紧急开颅),同步准备剖腹探查(脾切除 + 子宫修补),骨科损伤延期处理(外固定架临时固定)。





第三阶段:手术室精准施救
应对突发保安全
患者随即被转入手术室,多学科团队同步展开手术:
神经外科实施右侧去骨瓣减压术,清除硬膜外血肿;
普外科联合妇产科行腹腔镜转开腹手术,完成脾切除 + 子宫缝合;
胸外科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引流出血性液体 > 1500ml;
麻醉科实施目标导向液体复苏 + 成分输血,严格遵循大量输血方案。
演练中模拟突发状况:术中患者出现室颤(考虑低体温 / 酸中毒所致),团队立即予除颤并纠正内环境;同时遭遇血库 AB 型血告急,迅速启动紧急用血绿色通道,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第四阶段:术后监护无缝衔接
全面管理促康复
术后 5 分钟,患者被转运至 ICU,交接要点明确:
维持ICP监测(目标 < 20mmHg);
预防 VTE(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 药物抗凝评估);
妇科随访 β-hCG 排除异位妊娠;
开展心理干预(创伤后应激反应评估)。
演练总结:
以练促战,筑牢创伤救治体系
本次演练严格遵循创伤救治 "黄金 1 小时" 原则,全程 60 分钟高效衔接,检验了我院创伤中心 "院前 - 院内 - 手术 - 术后" 全链条救治流程的顺畅性。评估显示,团队在多学科协作、救治决策优先级(如颅脑损伤与腹腔大出血的权衡)、妇科特殊性(生殖器官保护与妊娠排查)、感染防控(开放性骨折清创与抗生素使用) 等方面均达到规范要求。
演练过程中,各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等核心科室的科主任们到现场观摩了演练,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演练后,立即组织了结构化复盘,针对各环节时间节点记录(如院前接触时间、门诊到CT时间)、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持续优化救治流程。最后,刘文卫院长作了总结讲评,肯定了成绩,指出了问题,提出改进要求。
此次演练进一步强化了我院创伤 MDT 团队的应急响应能力与协同作战水平,为实战中高效救治严重复合伤患者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了我院作为区域创伤中心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