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10年前的事儿了。
吴先生是某家互联网上市公司的高管,亦是我多年好友,平时工作很忙。不过,公司的福利还是很好的,包括了每年的健康体检。吴先生对于自身健康还是很关注的,他没有什么不良的生活习惯,坚持定期的健身运动,积极参加每年的健康体检。但是,他对于胃肠镜的检查始终心有顾虑,因为他听过太多过来人谈到做胃肠镜的难受经历。
某次聚会时,他告诉我,最近大便次数有点多,想听听我的专业意见。我建议他做个结肠镜的检查,但此时他还是有些犹豫,说要考虑考虑。大概半年后,我又接到他的电话,说这半年一直大便次数多,稀烂,不带血,吃药也没有明显好转,问我怎么办。我再次强烈要求他尽快进行结肠镜的检查,不能再拖了。他听从了我的建议,做了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他的乙状结肠长了一个肿瘤,病理提示为“结肠癌”。我赶紧帮他联系入院,开展外科手术治疗。所幸的是他的肿瘤侵袭的范围比较局限,手术很成功。
现在吴先生已经退休在家,开始康复后新的一段人生。
专家科普
结直肠癌是全球高发的疾病。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所有肿瘤发病率排序中,结直肠癌发病率全球排名第三,美国排名第四,中国第五。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已上升至第三位,这可能与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环境等危险因素的累加有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陈竺部长在2008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总体增加了 36.7%。调查显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美国是20%,中国<10%;术后5年生存率,美国63%,中国42%,造成这一差距的很大原因在于两国对于结肠癌筛查工作的开展。
我们知道,93%的结直肠癌来源于腺瘤,而从腺瘤发展到癌需要 3~17年,这种自然病程为结直肠癌筛检、早诊提供时间基础。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政府层面上将结直肠癌的筛查工作付诸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图是北欧5国近20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情况,很显然,尽管这些年来这些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仍在上升,但已非常缓慢,更重要的是,其病死率是在持续缓慢的下降。
尽管全球的科学家一直在努力,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切实有效地结直肠癌预防措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仍然是该病诊疗的关键。美国《结肠癌筛查指南》,将≥50岁人群作为普危人群,进行结肠癌的筛查。2018年的《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推荐把40-74岁的一般人群作为我国结直肠癌的早诊筛查对象,并以城市人群为优先对象。
其实,我的朋友吴先生,如果早些进行结肠镜的常规健康检查,发现结肠腺瘤,在腺瘤癌变前及时的进行结肠镜下微创切除术,就没必要挨上那么一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