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似乎是很多女性绕不过去的“坎儿”。
年轻的女孩被诊断后,大多觉得奇怪和委屈,还夹杂着不好意思,郑重自我回顾和申明:
“我什么都没有做过,
就交往过一个男朋友,
怎么会这样啊?”
已婚生娃的多数则是开始纠结:
“难道是生孩子造成的?
难道是男人不靠谱?!”
其实,“宫颈糜烂”是妇科医生在检查后对于宫颈状态的一个习惯性描述,肉眼看到的宫颈粉红色表面出现的红色区域为“糜烂”,用轻、中、重来表示面积的大小,也可以称为“×度糜烂样改变”。国际上早就废弃了“宫颈糜烂”这个词,我们的教材直到2008年才取消了这个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糜烂” 存在与否及其面积大小是因人而异的,或者说,和个人体质有关,但是:
和性生活、不检点等没有必然联系
和宫颈癌没有必然联系
目前已经明确
宫颈癌的罪魁祸首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糜/烂/小/百/科
1、宫颈糜烂需要治疗吗?
虽然说宫颈糜烂样改变是正常的生理学变化,但有不适症状的宫颈糜烂,如同房后出血、血性白带、长期白带增多伴有臭味等等,还是需要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治疗。
2、“宫颈糜烂”意味着宫颈癌?
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和宫颈癌没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说,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可以表现为“宫颈糜烂”,但通常是在有由HPV感染等致癌因素的持续刺激下的“糜烂”才会发展成为宫颈癌!
生理性糜烂
生理性糜烂,是指女性生理状态下受体内雌激素的影响发生的宫颈管内柱状上皮的异位(外移),妇科体检时,外观宫颈呈现“糜烂”状态。在排除宫颈癌及宫颈的炎症外,考虑为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是不需要处理的。
病理性糜烂
病理性糜烂,是子宫颈慢性炎症的一种类型,属于妇科炎症,只是炎症发生在宫颈上,他主要表现就是白带增多和腰酸等,有的则没有任何症状。病因是各式各样的,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生物因素;人流、分娩、手术等造成的宫颈损伤;性活动过早、性伴侣过多,不洁性生活、性生活过度频繁等。
3、宫颈糜烂会影响怀孕吗?
生理性宫颈糜烂样改变对怀孕是没有影响的,对于有不适症状的宫颈糜烂样改变需要到正规医院做宫颈防癌检查排除宫颈癌前病变,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治疗再怀孕。
出现“宫颈糜烂”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答曰:筛查!
刚刚不是说宫颈糜烂不是病嘛!既然不是病,为什么还要筛查呢?
这是因为,“宫颈糜烂”的这种表现在外观上与早期宫颈癌非常相似,医生无法单从外观上判断这种“糜烂”究竟是单纯的生理性表现还是宫颈癌。
定期宫颈筛查很重要!
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有关,宫颈鳞柱交界区移行区受到病毒等致癌因素的持续刺激下容易发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因此定期进行宫颈的防癌筛查很有必要,这不是为了预防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而是为了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目前建议: 21岁以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检查,必要时联合作HPV检查,如果连续3次HPV和宫颈刮片检查都阴性,可以间隔时间延长到3年检查一次,至65岁后,根据既往筛查结果决定后续筛查间隔及时间。
总结:“宫颈糜烂”听着很可怕,其实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生理现象,但也不能麻痹大意!所以请记得定期进行宫颈筛查哦!
最后,希望有更多的女性朋友能更加了解这个生理现象,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