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旨在提高全球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认识,鼓励公众、卫生工作者和决策者采取最佳做法,避免耐药性感染的进一步出现和蔓延。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团结起来保护抗微生物药物。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当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随时间推移发生改变,不再对药物产生反应,从而使感染更难治疗,并使疾病传播、重症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增加时,就出现了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多种因素加快了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威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人类、动物和植物中滥用和过度使用抗微生物药物;2、人和动物难以获得清洁饮用水、环境卫生和卫生设施;3、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期间对抗生素的滥用。
为什么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是全球关切的问题?
新的耐药机制出现并在全球传播,威胁着人类治疗普通传染病的能力,导致长期患病、残疾和死亡。
如果没有预防和治疗感染的有效抗微生物药物,器官移植、癌症化疗、糖尿病管理和重大手术(如剖腹产或髋关节置换术)等医疗程序便会具有极高风险。若无有效的抗生素,重大手术和癌症化疗的成功率就会受到影响。
由于需要延长住院期和提供更细致的服务,由于病程延长、检测次数增多和需要使用更昂贵的药物,耐药性感染患者的医疗费用高于非耐药性感染患者。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会造成医疗保健费用上升。
在全球,每年有48万人罹患耐多药结核病,同时药物耐药性使防治艾滋病毒和疟疾的工作变得更为复杂。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危及千年发展目标成果,有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且正在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需要全球各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采取行动。
遏制耐药 中国在行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表示:目前,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卫生、食品安全和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抗菌药物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有待加强,用药习惯亟需改变,地域间管理状况差距较大,基层医务人员用药水平不高等,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解决细菌耐药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这句话很好的阐述了如今对于抗菌药物的形势。后续,要加强部门领域的协同工作,从生态环境、农业、畜牧业,到食品、疾控,再到临床和社区的应用,形成一个全链条的管理。齐心协力,应对耐药!
我们普通人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应该注意什么?
应该遵循“四不”原则:
1、不自行买药:生病应正规就诊。
2、不主动要求:就诊时不主动要求医生处方抗菌药物。
3、不任意服药:应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正确服药。
4、不随意停药:需足疗程服药,也不应自行延长服药时间。
立即行动起来
遏制细菌耐药
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刻不容缓!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世界卫生组织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