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秋季的养生知识

饮食调养

中医科普—秋季的养生知识

润燥为主: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苹果、银耳、百合、山药、莲藕、蜂蜜等,可缓解秋燥。

少辛增酸:减少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的摄入,避免耗伤津液;适量增加酸味食物(如山楂、葡萄、柚子),有助于收敛肺气。

避免生冷:秋季脾胃易受凉,少吃冷饮、生冷食物,可适当食用温补食物(如姜,红枣、桂圆),但体质燥热者需控制。

多喝温水:每天至少饮用1600-2000毫升水,少量多次饮用,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起居作息

中医科普—秋季的养生知识

早睡早起

顺应秋季“早卧早起”的原则,建议22点前入睡,6-7点起床,保证充足睡眠,养护阴津。

注意保暖

早晚温差大,及时增减衣物,尤其保护腹部、背部、脚部,避免受凉。老人、儿童及体弱者不宜过度“秋冻”。

室内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保持在50%-60%,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缓解干燥。


运动养生

中医科普—秋季的养生知识

选择舒缓运动:如散步、慢走、太极拳、八段锦等,微微出汗即可,避免剧烈运动耗伤阳气。

晨练注意:避免在清晨露水未干时运动,日出后再进行户外活动,运动后及时添衣保暖。


情志调节

中医科普—秋季的养生知识

保持乐观:秋季易生悲秋情绪,可通过登高望远、赏菊、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方式舒缓心情,避免过度悲伤。

晒背养肺:适当晒太阳,尤其是背部,可激发阳气,增强免疫力,但避免暴晒。


穴位保健

常按穴位

按摩太渊穴(补肺气)、足三里(健脾胃)、列缺穴(宣肺理气)、照海穴(滋阴降火),内关(宁心安神)等穴位,每次按揉3-5分钟。

吞咽唾液

清晨或睡前闭目静坐,叩齿30次,用舌头舔上颚及牙齿,待唾液满口时分两三次咽下,可锻炼肺部。


注意事项:秋季是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高发期,注意预防感冒、咳嗽,保持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若有基础疾病或特殊体质,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养生方案,必要时可咨询我院中医科医师。

中医科普—秋季的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