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可以看到不少人小腿上青筋凸起,宛如一条条蚯蚓蜿蜒盘踞。这,其实就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典型表现。

下肢静脉曲张又称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凸起持续的静脉瓣膜失去功能的过程,随着静脉内血液淤滞及静脉内压力的升高,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受累的静脉壁扩张、膨出和迂曲,迂曲常呈现为条索状、团块状,俗称“蚯蚓腿”。

早期时只是影响美观,没有明显感觉。但是如果任其发展,会给健康带来诸多隐患何伤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肢静脉曲张究竟该如何防治呢?


静脉曲张常见症状

1、早期症状:

患者常感患肢酸沉,伴随胀痛,且极易疲劳、乏力。同时,患肢浅静脉会出现隆起、扩张、弯曲的情况,在站立时更为明显。


2、进展期表现

踝部和足背会出现轻微水肿,严重时小腿下段也会出现轻度水肿。

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3、皮肤营养障碍

皮肤逐渐变薄,伴有脱屑、瘙痒症状,进而出现色素沉着,甚至发展为皮炎,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


4、血栓性浅静脉炎

曲张静脉处有明显痛感,周围出现红肿硬结节和条索状物,按压时疼痛加剧。


5、出血风险

曲张静脉或小静脉在受到外伤,甚至自发破裂时,会引发急性出血。


6、继发感染

患者抵抗力降低,容易引发继发感染,常见的有血栓性浅静脉炎、丹毒、急性蜂窝织炎,严重时会导致象皮肿。


哪些人群应引起警惕

1、长期久站、久坐者:如教师、售货员、长途汽车司机、IT行业、办公室职员等,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内压力增高,容易导致静脉曲张。

2、孕妇:妊娠期女性由于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容易发生静脉曲张。

3、肥胖人群:肥胖者由于体内脂肪堆积较多体重过重,对下腔静脉造成压迫,静脉回流不畅,容易引发静脉曲张。

4、老年人:人体的静脉壁和静脉瓣会逐渐老化、失去弹性。静脉瓣功能减退后,影响下肢血液的正常回流。

5、有家族遗传史人群:静脉曲张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因为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先天性静脉壁软弱者,继而延长弯曲成为静脉结节。


下肢静脉曲张常见治疗方法

静脉曲张的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和症状。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医用弹力袜;

2、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3、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

4、微创热消融治疗;

在应对静脉曲张时,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每种治疗方式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应结合自身病情、身体状况,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下肢静脉曲张常见治疗方法

1、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长时间维持站立或久坐的状态,可以间断走动,经常变换坐姿或把小腿水平放置,利于静脉血液回流,防止下肢静脉长时间承受过高压力。

2、对于长期站立的职业,如教师、外科医生、商场导购员等,可以选择自己穿着合适的医用静脉曲张袜,可以有效预防静脉曲张和控制静脉曲张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压力袜不是越紧越好,如果太紧,可能会导致血液回流不畅,影响下肢的血液循环)。

3、保持正常的体重,以免因超重导致腿部的静脉负担增加。

4、进行适当的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快走、瑜伽等,可以有效锻炼退步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降低静脉曲张的发生。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作为诊疗建议。如有相关症状或疾病,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